首页>化工资讯

 推荐产品

 化工资讯

倒逼浙江临安企业转型升级 新环保法助推科技新城新面貌
2015-06-10

  随着新“环保法”的正式实施,无论是民众还是市场,对环境治理有了更多的信心。座落在浙江临安青山湖科技城的杭州华旺纸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季宋军向记者介绍:“自国家实施最严格的环保法以来,我们企业在市政府、经济与信息局、环保局及管委会的引导和支持下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思路,2015年10月份,企业果断将原先新闻纸生产线设备关停淘汰”。




  季副总还告诉记者:“企业投资一亿多元,提升投入生产高档特种纸,虽然原料成本提高了,但是附加值也提高了,比如水的处理成本下降了,水排放的达标率比以前有了更大的改进”。




  现在原料是木浆,经过处理后的水非常清澈,中水回用率达到90%以上。季副总感慨地说,“目前企业水处理池内还养着很多鲤鱼,朋友来了都说我们的污水处理池也是花园式的呢。”




  “对于新“环保法”出台,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与企业影响不大。因为医药行业环境本身要求比较高,企业每年都在投入资金提升改造,如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复合产品的溶剂残留量原来较难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的包装要求,为了提高该指标,通过技术改造后生产线速度提高了5%,特别是产品的溶剂残留量会远低于国家标准。为了降低能耗,通过技术改造使原来热水出口温度和烘箱进口温差20摄氏度降到5摄氏度以下,工作时少了54KW的加热功率。为进一步做好环保工作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更换了国内最先进的乙酸乙酯催化燃烧装置,使乙酸乙酯排放浓度达到50mg/m3以下(现在国家标准200mg/m3)。”青山湖科技城一企业经理说。




  这是记者在浙江杭州青山湖科技城了解的一幕,看到企业家对环保法的理解和认知,都信心满满,大多都付诸于行动了,青山湖科技城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青山湖科技城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今后一个时期,青山湖科技城将依托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科研院所集聚的优势,加快规划建设“创客小镇”和智能装备科技园、网络和信息安全科技园、生物医药科技园和节能环保科技园等“一镇四园”,着力打造智能装备研发制造创新基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基地。




  该负责人介绍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协调推进,主要分四个方面,一是重抓污染企业治理。自2011年起全面启动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重污染行业关停、整治提升工作。到2014年底共关停产能落后企业100家,淘汰落后生产线200条以上,改造提升企业300家。杭州市确定科技城范围关停并转29家均执行到位,科技城主要水域段减少污水排放量6000吨。二是重抓集镇截污纳管。坚持点面结合,建成污水收集管网60多公里,提升泵站2座,对中苕溪横畈污水厂进行扩容提标,由原2000吨调整为4000吨,确保辖区内所有投产企业纳管率达到100%。投资10292万元,对8个行政村和青山湖街道集镇管网进行改造,实施管网108公里。三是重抓生态环境建设。坚持科技为本、生态为基理念,推进生态环境建管并举。建成投用雨水污水水质在线监控系统,24小时自动监测报警。四是重抓区域长效管理。明确科技城“一镇四园”发展战略,完成管委会内设机构调整,增设综合行政执法局,专职负责环境保护日常监管工作,落实环保监管机制,设立青山环保中队,加大监管力度,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提高责任主体防范意识。




  “新环保法出台半年来,作为污水处理厂,结合实际,政府全力支持,我们加大了投资力度,由原规模2万吨/日处理能力,新增二级处理2万吨/日,三级处理4万吨/日,1.3万吨/日中水回用。未提升改造前,青山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功能是服务原开发区工业企业污水集中处理”。临安青山污水处理厂郑副总经理说,随着科技城建区向建城转变,分散8个行政村和五小单位截污纳管问题日益突出,原有的管网里程和处理容量已无法满足发展需要,为此必须实施提升改造工程。




  临安环保局青山湖环保所所长张亦斌认为,青山湖环保所管辖范围内有苕溪的2条支流和三口溪,确保水质稳定达标环境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他说:“我们通过创新监管模式,组建苕溪流域巡查小组,加强对辖区范围内的河道巡查;依托青山污水处理厂技术,坚持每天对径山和汪家埠断面进行人工采样监测,实时掌握水质变化;充分运用在线监测监控平台,对16个公共雨水预警平台进行监控监管”。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对突发性环境应急事件的处置水平,临安市环保局在青山湖科技城范围内设立了三个应急救援物质储备点,如在万马电缆公司设立了吸油棉储备点、在青山污水处理公司设立了活性炭储备点、在图强建材公司设立了石灰储备点等,为有效处置突发性环境应急事件奠定了基础。




  “我们要严把环境准入关,大力推进行业整治,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临安环保局负责人认为,要用好新环保法这把“杀手锏”,从严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确保“一江清水出临安”。




  有关人士认为:环保规则确定后,是得过且过等死,还是亦步亦趋追随,抑或换个活法、忍过阵痛、实现弯道超车,选择权交给了企业,让企业自主选择其发展方向,治污主体责任同时落实到企业,真正变“要我治”为“我要治”。




  转型升级离不开创新,更离不开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环保倒逼转型恰是一招“增力法”,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重压之下,必有“勇夫”,在环保生死大限倒逼下,从污染防治创新,到生产工艺创新,再到产品创新……企业自发地将防治污染贯穿于生产全过程,在一次次创新中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赢得了发展的先手。同时,倒逼之力突破了治污范畴,提升了整个产业行业的技术水平,反过来又进一步助推了污染物的源头控制与减量化,最终形成了推动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上一条        下一条
上海丹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200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