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别: | 技术转让 |
发布时间: | 2011-10-21 |
备 注: |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技术转让 类别:6类;零售价:包装:5/80mg 7 片/盒 68.6RMB(9.8RMB/)天 适应症:用于治疗高血压,最新的治疗高血压的药 研发进展:本项目最大的难点在于处方的确定,经过筛选多个处方,问题已解决。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 【英文名称】amlodipine + valsartan 【商品名称】Exforge® 倍博特 【分子量】 435.53 【分子式】 C44H54ClN7O8 【推荐开发剂型】片剂 【注册分类】化药6类 【规格】每片含缬沙坦 Valsartan 80mg, 氨氯地平 Amlodipine 5mg 【适应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本品用于单药治疗不能充分控制血压的患者。 【用法用量】氨氯地平每日1次2.5-10 mg对于治疗高血压有效,而缬沙坦有效剂量为80-320 mg。在每日1次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的临床试验中,使用5-10 mg的氨氯地平和80-320 mg的缬沙坦,降压疗效随着剂量升高而增加。 【是否医保】否 【零售价】包装:5/80mg 7 片/盒 68.6RMB(9.8RMB/)天 【国内外上市申报情况】 缬沙坦氨氯地平是由诺华研发,并于2006年12月,首获美国批准,2007年4月首次在英国上市。随后在德国、瑞士、美国等多个国家上市。缬沙坦氨氯地平在美国上市有5种规格:5 mg /160 mg,10 mg /160 mg,5 mg /320 mg,10 mg /320 mg,10mg/3200mg;在中国上市仅5mg/80mg这一种规格。 1、国外上市情况 倍博特:全球第一个ARB/CCB单片复方制剂 · 2006年12月,Exforge首获美国批准 · 2007年1月,Exforge获得欧盟、冰岛、挪威、瑞士批准 · 2007年4月,Exforge首次在英国上市· 2007年5月-2009年12月,陆续在德国、瑞士、美国、希腊、法国等国家上市2、在中国上市和注册情况 · 2009年在中国上市,为诺华制药进口 · 现在6家进行注册申请,1家已取得临床批件,5家正在审评中,另有诺华制药申请进口 【政策法规】 行政保护:无 新药保护:无 专利保护:无专利纠纷 项目描述 : 产品特点: 目前临床使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单独治疗可能获得的降压达标率不足50%,对于多数患者需要联合用药。研究结果证实,单一使用降压药的临床需求在降低,而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已成为一种趋势。 联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能够以分别较小的剂量获得与单一药物加倍剂量相似或更大的降压幅度,因而大大提高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降压达标率。在多个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试验中,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联合抗高血压药物的降压达标率均达到70%以上;即使对重度高血压患者,亦能获得更好的疗效,降压幅度更大,血压控制达标率更高。同时,由于使用分别较小的剂量以及药物作用机制不同,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长期接受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显著提高。联合降压药物治疗应成为普遍适用的初始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临床策略。 本品为两种抗高血压品牌药物的复方制剂,适用于单用一种药物治疗而不能控制血压的患者,此复方制剂疗效好,用药方便,大大提高患者用药顺应性,另具有以下优势特点: 1.两种药物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机制发挥了抗高血压的协同作用,显著降低血压,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2.有利于兼顾病人存在的多种危险因素与并存疾病。 3.联合用药可减少单药剂量,使与剂量相关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明显降低。 4.固定复方制剂使治疗简化,每日一次给药,能改善病人的依从性与生活质量。 一项入选5 000多例患者的大型临床试验为此次批准提供了支持数据。在两项安慰剂对照试验中,接受复方氨氯地平缬沙坦片治疗的患者中有 90%血压达标。在另外两项试验中,单独服用缬沙坦或氨氯地平而血压未得到控制的患者,用复方氨氯地平缬沙坦片显示了很强的降压效果,且常见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微。 【药理作用】 本品包括缬沙坦和氨氯地平两种降压活性成份,这两种成份在控制血压方面作用机制互补 :氨氯地平属于钙通道阻滞剂类药物,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II拮抗剂类药物。两种成份合用的降压效果优于其中任一成份单药治疗。 【药代动力学】 线性:缬沙坦和氨氯地平都呈线性药代动力学。氨氯地平 吸收 :单剂口服治疗剂量的氨氯地平后,氨氯地平的血浆浓度在6-12小时内达峰。绝对生物利用度为64-80%。食物不影响氨氯地平的生物利用度。 分布 :分布容积约为21 L/kg。氨氯地平的体外研究表明,约97.5%的循环药物与高血压患者的血浆蛋白结合。 生物转化 :氨氯地平在肝中广泛(约90%)代谢为无活性的物质。 排泄 :氨氯地平按两相方式从血浆中消除,末端消除半衰期约为30-50小时。连续服用7-8天后,达到稳态血浆浓度。10%的氨氯地平原型和60%的氨氯地平代谢物经尿液排泄。缬沙坦 吸收 :单剂口服缬沙坦后,吸收迅速,但吸收量在较大范围内波动。缬沙坦的平均绝对生物利用度为23%(范围为23±7)。在研究剂量范围内,缬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呈线性。每日1次口服时,缬沙坦几乎没有蓄积。男性和女性的血药浓度相似。食物使缬沙坦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减少48%,Cmax降低59%。但是,从给药后8小时起,进食和空腹状态下的血药浓度相似。AUC和Cmax降低,不会导致治疗作用出现临床显著性降低,因此,可以在进食或空腹状态下服用缬沙坦。 分布 :缬沙坦与血清蛋白的高度结合率(94-97%),主要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在1周内达稳态。稳态分布容积约为17 升。与肝血流量(约为30 L/小时)相比,血浆清除率相对较低(约为2 L/小时)。 消除 :缬沙坦呈多指数衰减动力学(初期,α半衰期<1小时 ;终末,β半衰期约为9小时)。 排泄:吸收的缬沙坦主要以原型排泄,约70%经粪便排泄,30%经尿液排泄。缬沙坦/氨氯地平 口服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后,缬沙坦和氨氯地平的血浆浓度分别在3和6-8小时内达峰。本品的吸收速度和程度与单独服用缬沙坦片和氨氯地平片时的生物利用度相当。特殊群体儿童 :尚未获得儿童群体的药代动力学数据。老年人 :年轻患者和老年患者服用氨氯地平的血浆浓度达峰时间相似。老年患者的氨氯地平清除率有降低的趋势,导致AUC升高,消除半衰期延长。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患者缬沙坦的系统暴露量略有升高,但未显示任何临床意义。因为年轻患者和老年患者对两种成份同样良好耐受,所以建议使用正常治疗方案。肾功能损伤 :肾功能损伤不会显著影响氨氯地平的药代动力学。不同程度的肾损伤患者,肾功能(以肌酐清除率计)与缬沙坦暴露量(以AUC计)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所以,轻中度肾功能损伤患者可以按照常规起始剂量接受治疗。重度肾损伤患者应慎用。肝功能损伤 :肝功能损伤的患者,氨氯地平的清除率降低,导致AUC约升高40-60%。轻中度慢性肝病患者的缬沙坦暴露量(以AUC值计)平均为健康志愿者(年龄、性别和体重匹配)的2倍。肝病患者应小心使用。 产品优势: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是诺华研发的全球首个ARB/CCB 单片复方制剂,商品名“倍博特”,2007年在欧盟及美国上市,2008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高血压一线治疗,2009年9月获准SFDA批准,在中国上市。其主要成分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和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这两只药品均是抗高血压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品之一,其中缬沙坦的专利期目前仍属于诺华制药所有,其已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高血压人群中被广泛使用;氨氯地平的原研厂家为辉瑞制药,该药在控制高血压和心绞痛具有极佳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作为单片复方制剂,倍博特的优势如下: 1、强效降压,提高达标率,有效减少心血管并发症。 2、提高患者依从性,适用于各级、各类高血压患者,并且可使得近90%的患者血压得到控制。 3、安全性高。 4、合理联合用药,服用方便,降低医疗费用。 五、立项依据: 【流行病学调查】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 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高血压也成为一种患病率极高、危害性极大的常见病。由于目前全球尚无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可以治愈高血压,此病一旦患上,将引发很多心脑血管方面的相关疾病,如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2007年卫生部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城市人口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为212.08/10万人,农村为206.7/10万人,分别占死亡人数构成的34.33%和35.39%,居死亡原因首位;而我国高血压医疗费也随之上涨,每年达到366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每天要花费1亿元。可见,高血压正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而“一次得病,终身用药” 的特点和庞大的患病人群也为降压药物市场提供巨大的潜力。 |
联系人: | 周家喻 |
公 司: | 济南正川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地 址: | 济南高新区大学科技园 |
电 话: | 0531-88890960 |
传 真: | 0531-88890960 |
电子邮件: | zjyjn2009@163.com |
手 机: | 18660137607 |